環境場地評價和監測
場地環境評價的工作程序和污染識別、現場采樣分析、風險評價三個階段的一般要求。用于工業用地開發再利用時的場地環境評價。
1、土壤背景調查
土壤背景調查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系統、準確的掌握某地的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查明土壤的污染類型、程度和原因,評估土壤污染風險;確定土壤安全等級;建設土壤環境質量監督管理體系;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土壤的整治或利用。
2、環境場地評價和監測
場地調查與風險評價是污染土地再利用過程中最基礎的環節。可以依據荷蘭標準和場地環境保護系列標準提供樣品采集和檢測分析。
3、建設項目土壤環境評價測試
《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暫行辦法》和《污染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等關于場地評價的發布和實行,目的是加強場地土壤環境監督管理,有效控制污染場地土壤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的風險。可以依據相關標準提供專業準確的建設項目土壤環境評價各項土壤指標檢測。
4、場地環境評價
工作程序可分為逐級遞進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污染識別階段。主要工作為通過文件審核、現場調查、人員訪談等形式,對場地過去和現在的使用情況,特別是污染活動有關信息進行收集與分析,以此來識別和判斷場地環境污染的可能性;
第二階段為采樣分析階段。主要工作為通過在疑似污染地塊上進行采樣分析,確認場地是否存在污染;如果確定場地存在污染,則需通過進一步采樣,并開展第三階段場地評估;
第三階段為風險評價階段。主要工作為根據采樣結果進行健康風險分析評價,提出修復目標和修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