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領域:
方案一、適用于環境、食品和生物體、人體組織領域的微塑料檢測。為各類型的科研課題研究、環境本底大規模初篩調查、環境微塑料污染防控與監控和常規產品檢測等。
方案二、適用于環境、食品和生物體、人體組織等領域的微塑料檢測。為各類型的科研課題研究、環境本底精準(科研級別)調查、環境微塑料污染防控與監控和常規產品檢測等。
微塑料背景:
近年來,塑料污染在水環境(海洋和淡水)中的問題日益嚴重,得到廣泛報道和關注。據《Science》雜志研究報告,2010 年全球192 個沿海國家和地區共制造2.75 億噸塑料垃圾,其中約有800 萬噸排入海洋,并且塑料垃圾數量不斷增多,到2015 年已有超過900 萬噸塑料垃圾排入海洋。如果不加以控制,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排放量將會是2010年的兩倍。
這些污染物正在持續威脅海洋生物和人類自身的安全與健康。近期,科學家再次發現塑料會在機械作用、生物降解、光降解、光氧化降解等過程的共同作用下逐漸被分解成碎片,形成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吞食,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隨著生物鏈,造成更廣泛的危害。這一發現引起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近期,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也著重強調應加強海洋微塑料監測,加快形成相關領域監測支撐能力,為國際履約談判和全球新興環境問題治理提供支撐。
在微塑料監測中,由于微塑料的物理特性(大小、形狀、密度、顏色)以及化學組分等差異,不同類型微塑料在不同環境中流動過程(輸入、輸出和存留)的時間均不相同,使微塑料監測變成一大難題。